咨詢電話
400-682-9098
一,概述
近年來,國際標準組織逐步展開了未來網絡和物聯網等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但未來網絡和物聯網有什么關系?兩者是互不相干的?互相沖突的?互相重疊的?互相補充的?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國際智慧學會將組織力量對未來網絡與物聯網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本報告是這方面努力的第一個嘗試。
本報告將扼要介紹未來網絡和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新動向,特別是這兩個新興技術領域之間初步展開的互動關系,及其未來的影響展望。
二,中國專家積極參加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2013年初,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負責信息與網絡技術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JTC1)成立了物聯網標準研究工作組(SWG5 on IoT)并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正式開始了ISO/IEC的物聯網國際標準化工作。目前,這個工作組正在進行廣泛地調研,收集全球范圍內物聯網技術和標準制定情況,并因此制定ISO/IEC的物聯網標準化策略。
2014年3月18日-20日,ISO/IEC物聯網標準研究組將在重慶舉辦第三次全體工作組會議。屆時預期將有超過十位中國專家(含香港專家)出席會議。從目前流通的信息看,中國專家有可能對物聯網國際標準的制定發揮重要的影響,可以為這一領域提供新思路,新架構,新技術和新希望。
下面分別從未來網絡和十進制網絡這兩個角度分析物聯網技術標準的未來發展趨勢。
三,物聯網架構與空杯設計
2014年1月23日,第五工作組第四分組(AHG4)召開了一次電話工作會議。這個分組主要負責物聯網技術架構的研究。通過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工作組專家們收集了很多民間標準化團體制定的物聯網技術架構的信息。中國香港國際智慧學會未來網絡信息中心專家,同時而是中國工信部十進制網絡標準工作組戰略顧問張慶松博士以ISO/IECJTC 1/SC 6聯絡員身份首次參加了物理網工作組會議。SC 6(第六分委員會)是負責ISO/IEC網絡技術標準制定的委員會。近年來,該委員會致力于基于空杯設計原則(CleanState Design)的全新框架的未來網絡標準化工作,并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出版了七份技術報告。
張博士在會議上指出,SC 6的未來網絡與物聯網有密切的關系。現有的網絡系統在基礎架構上并不適應物理網這一新興事物的需求,SC6的未來網絡采用全新架構設計,可以將物聯網的特殊需求融入到架構設計中,從而使得通過未來網絡這一平臺運作的物聯網更經濟實惠,更高效、更安全、更快捷。因此,將來有可能形成基于未來網絡的物聯網技術體系。
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重視。在一位專家介紹另一個組織的物聯網技術時,有一句話引起了關注。在該組織的物聯網規范中,要求“必須以IPv6協議為中心,因為物聯網畢竟名稱就是Internetof Things”(IPv6是Internet的下一代協議)。會議召集人表示對這段化有不同意見,因為物聯網不一定要完全依賴Internet,“就如從SC 6傳來的信息看,將來可以有基于其他網絡平臺的物聯網。”張博士贊同這一觀點,并且指出這個例子說明IoT這個名稱容易導致誤解,如果使用Networkof Things就顯得更為中性,不局限于哪個平臺。會議委托張博士起草一份關于未來網絡與物聯網關系的介紹文件。
2014年2月10日,張博士參加了第五工作組第四分組(AHG4)的第二次電話會議,并且提交了經過SC6領導層批準的未來網絡與物聯網關系的報告。報告的結論有三點:
未來網絡鼓勵并推動一種新的思路,如何通過改造或者創造網絡架構來滿足物聯網的特殊需求。
未來網絡鼓勵物聯網技術開發者充分利用全新框架設計這一機會,使得物聯網的信息交流更為有效。
除了依托現有網絡,或者寄希望于漸進改良之外,未來網絡提供了第三中選擇,就是重新設計網絡架構來滿足物聯網等的需要,而不是削足適履,使物聯網設計滿足現有網絡狀況。
這些結論被融入了第二次電話會議的報告中。這個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為未來網絡影響物聯網技術開發,為未來網絡成為物聯網平臺開辟道路。這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十分巨大。